百利好環球

財務

打開
返回

政策急轉下的能源博弈:石油巨頭深陷氣候目標與增產訴求的兩難困局

智昇 資訊
2025-09-04 14:09:11
特朗普政府重返白宮后,能源政策發生根本性逆轉。政府以「能源主導」戰略為核心,系統性廢除氣候變化監管框架,包括正式退出《巴黎協定》、撤銷拜登時代碳排放規則,並大幅放寬化石燃料開發限制。白宮發言人泰勒·羅傑斯強調,特朗普旨在「釋放美國能源潛力」,而此前拜登政策被指責「扼殺油氣行業」。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巨頭的分裂:戰略分化已然顯現
面對特朗普政府激進的能源政策轉向,全球石油巨頭正陷入前所未有的戰略分歧,企業在短期政策紅利與長期能源轉型之間做出截然不同的選擇:

雪佛龍、康菲石油等企業選擇「順勢而為」

這些公司已悄然弱化氣候承諾,實際動作明顯偏向傳統油氣擴張。雪佛龍最新發佈的可持續發展報告僅提及「持續減排努力」,完全刪除了此前設定的「2050年上游業務凈零排放」目標,報告篇幅較拜登執政時期縮減超50%。康菲石油則於今年6月宣布正式放棄2050年運營凈零目標,解釋稱「低碳技術發展速度與政策支持不足」,但內部人士透露,避免激怒特朗普政府是關鍵考量。

埃克森美孚、西方石油堅持「轉型與傳統并行」

儘管同樣響應增產號召,這兩家企業仍明確維持2050年凈零承諾,並通過重大投資強化低碳布局。埃克森以近50億美元收購碳輸送企業Denbury,構建全美最大的二氧化碳管道網絡,同時推進數十億美元的氫能項目;西方石油則聚焦「直接空氣捕集」(DAC)技術,計劃通過抽取大氣二氧化碳並用於提高石油採收率,實現「負碳原油」生產。企業一邊擴大化石燃料產量,一邊向投資者強調「低碳技術是未來能源核心」。

行業共性:短期增產不可逆

所有巨頭均加大頁岩油開採及海上鑽井投入,雪佛龍二季度頁岩油產量同比升12%,埃克森獲准在墨西哥灣新增5個深海區塊。分析師指出,當前政策環境下,傳統業務擴張是必然選擇,但企業仍通過保留部分低碳投資以「規避未來政策風險」。

分化背後:兩種能源未來的對賭

這場戰略分裂實質上是企業對美國能源政策可持續性的對賭,一方押注特朗普政策將長期化,另一方則為未來民主黨政府重返白宮或全球碳中和壓力提前布局。摩根士丹研報警告:「過度傾向任一方向均可能引發重大風險,平衡術將是未來五年能源巨頭的生存關鍵。」

監管博弈:行業遊說陷入兩難境地
特朗普政府激進的氣候規則廢除行動已明顯超出許多能源公司的預期,使行業遊說團體陷入前所未有的兩難局面。

環保署(EPA)提議全面廢除2009年確立的「危害認定」原則——這一原則是聯邦政府監管碳排放的法律基石,認定溫室氣體排放對公眾健康和環境構成威脅,為發電廠、煉油廠和汽車排放標準提供了監管依據。

政府還大幅放寬了甲烷排放檢測和修復要求,將監測頻率從每季度降至半年甚至全年一次,同時擱置了拜登時期制定的嚴格電動汽車推廣標準,這些舉措雖然短期內降低了合規成本,但卻使行業面臨重大不確定性。

美國石油學會(API)等主要行業組織雖支持「減少不必要的監管負擔」,但私下擔憂過度放鬆監管可能帶來嚴重後果:一方面,監管真空可能導致各州自行出台更碎片化的法規,增加合規複雜度;另一方面,若未來民主黨政府重新執政,可能實施更嚴格的報復性監管措施。更直接的風險是環保組織已準備提起多項訴訟,挑戰這些監管撤銷的合法性。

正如一位資深行業遊說人士所言:「我們正在走鋼絲——既要滿足現政府去監管化的要求,又需避免為未來埋下更大的監管風險。」這種平衡術正在考驗整個能源行業的政治智慧和戰略遠見。

技術破局:碳捕獲成戰略焦點
儘管面臨政策環境的不確定性,主要石油巨頭仍將碳管理技術視為長期戰略核心,通過創新技術布局應對能源轉型壓力。

西方石油公司正大力推進直接空氣捕集技術商業化,其位於德州的大型設施已開始運營,每年可捕獲大氣中50萬噸二氧化碳。該公司創新性地將捕獲的二氧化碳用於提高石油採收率,既實現了碳封存,又提升了油田產量,形成獨特的「碳循環經濟」模式。首席執行官表示,該技術「不僅滿足減排需求,更創造了新的商業價值」。

埃克森美孚則選擇了全產業鏈氫能布局的戰略路徑,宣布未來五年投入超過100億美元發展低碳氫能項目。包括在德克薩斯州建設全球最大的藍氫生產基地,利用天然氣制氫並結合碳捕獲技術;同時布局綠氫項目,通過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公司還牽頭組建了「氫能聯盟」,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和技術標準制定。

為確保這些項目的經濟可行性,企業正在多層面積極遊說。除了直接與政府高層溝通,更通過行業組織強力推動45Q稅收抵免政策的延續和強化,主張將每噸碳捕獲的稅收優惠從目前的50美元提高至85-100美元,並延長政策期限至2040年以後。美國石油學會強調:「合理的政策支持對解鎖千億級低碳投資至關重要。」

分析師指出,這些投資既是對能源轉型的響應,也是巨頭們為未來碳約束時代做的戰略卡位。儘管短期政策波動,但碳管理技術已成為石油公司核心競爭力的新戰場。

長期風險:政策反覆與投資者壓力
能源分析師與機構投資者近期頻頻警告,石油巨頭當前「迎合政策、兼顧轉型」的平衡戰略面臨三重長期風險,可能影響企業未來十年的競爭力與估值:

政策反覆風險

特朗普政府的能源政策若在2028年大選后逆轉,行業將面臨嚴峻挑戰。民主黨可能重新強化氣候監管,包括恢復《巴黎協定》承諾、推行碳稅政策,甚至追溯性處罰過度排放企業。歷史表明,政策周期輪迴中,激進擴張傳統油氣產能的企業可能面臨巨額資產擱淺風險。據布魯金斯學會研究,若2030年全球碳價升至100美元/噸,美國頁岩油產區或面臨逾3000億美元資產減值。

投資者壓力升級

全球主流資管機構正加大對氣候承諾的審查力度。貝萊德、先鋒領航等機構連續兩年在股東大會上支持氣候相關提案,要求企業披露轉型計劃的具體細節。2025年第一季度,已有12家能源企業因「氣候目標模糊」被排除在ESG基金投資名單外。雪佛龍等企業近期股東大會上,35%的投資者投票要求加速減排行動,較去年增加10個百分點。

技術落後風險

過度投資傳統油氣可能導致企業錯失新能源技術突破的窗口期。埃克森美孚雖布局碳捕獲,但其年度低碳研發投入仍不足營收的5%,遠低於歐洲巨頭道達爾能源(12%)和BP(15%)。若美國企業在氫能、生物燃料等領域落後,未來可能被迫高價購買歐洲或中國企業的技術許可,甚至喪失其能源技術領導地位。

油價挂鉤風險提示:政策分化與地緣衝突下的雙向波動加劇
特朗普政府已批准超過2000個新的油氣鑽井許可,開放阿拉斯加和墨西哥灣新區塊,並提議廢除78項環境法規。根據睿咨得能源報告,美國2025年原油產量預計將突破1400萬桶/日,創歷史新高。

美國產量激增加劇過剩風險。特朗普政策推動下,全球供應寬鬆格局將持續壓制油價上行空間。

非營利組織Ceres高級主管安德魯·洛根指出:「這正成為行業必須決定如何站隊的時刻。短期政策紅利與長期能源轉型需要截然不同的戰略布局——企業要麼賭政策持續寬鬆,要麼為碳中和未來做實質性準備,中間道路已越來越難行走。」
分享至:
上一篇

金價驚現高位塌方!非農前多頭緊急撤離,3500防線告急?

特朗普強勢干預美聯儲!理事提名聽證會聚焦三大看點

下一篇
投資現在 成就未來
24x7
客戶支援
30+
交易產品
100+
每天行情分析
成為百利好專屬會員
免費體驗產品交易

自主交易及防詐提示:交易潛在風險,操作必須謹慎。確保交易自主,時刻妥善保管賬號及密碼,杜絕第三方操作。 了解更多

在線諮詢
下載APP
智昇直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