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利好環球

財務

打開
返回

汽車關稅風暴再起:美國消費者即將面對的"三重價格衝擊波"

智昇 資訊
2025-04-01 13:49:17
據路孚特,隨着特朗普政府即將對進口汽車祭出25%關稅大棒,美國汽車市場正面臨自疫情供應鏈危機以來最嚴峻的價格考驗。這場關稅風暴不僅可能重演疫情期間車價飆升20%的歷史,更將通過"新車價格-零部件成本-保險費用"的三重傳導機制,給美國消費者帶來持久的經濟陣痛。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價格衝擊:從生產線到保險單的全鏈條漲價

康奈爾大學運輸專家Art Wheaton警告,25%的汽車關稅將立即推高市場價格。由於美國市場近半數汽車依賴進口,加上關鍵零部件的高度對外依存,終端車價可能暴漲1-2萬美元。這種衝擊將沿着產業鏈條層層傳導:新車價格首先跳漲,隨後原廠零部件跟漲,最終保險公司不得不將理賠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目前汽車保險費已比疫情前高出60%,新一輪漲價潮恐令這個數字再創新高。

經濟悖論:保護主義下的兩難困境

摩根大通經濟學家Michael Feroli測算,關稅可能將核心PCE物價指數推高0.3個百分點至3.1%,進一步偏離美聯儲2%的目標。更棘手的是,在消費者實際購買力受壓(汽車貸款拖欠率已現上升苗頭)的背景下,這種"通脹-需求"的雙殺可能拖累經濟增速下滑0.2個百分點。聖路易斯聯儲總裁穆薩萊姆指出,關稅引發的絕非一次性衝擊——當進口車漲價,本土廠商必然跟風提價,就像"加拿大啤酒關稅會導致百威漲價"一樣形成價格螺旋。

轉型陣痛:供應鏈重構的漫漫長路

專家預測,若特朗普政府執意通過關稅推動製造業迴流,美國消費者將付出巨大時間成本。Wheaton直言:"供應鏈轉移需要數十年規劃。"在此期間,車企既要承擔生產線搬遷的巨額投入,又要面臨進口零部件關稅導致的成本激增。這種"轉型真空期"可能持續多年,消費者將被迫在支付高價進口車與等待本土產能提升之間艱難權衡。

總結

這場汽車關稅風暴正在形成比疫情更持久的市場扭曲。與疫情期間的臨時性供應鏈中斷不同,關稅政策人為製造的價格堰塞湖可能需要整個汽車產業用十年時間才能消化。當"美國製造"的美好願景遭遇"支付能力"的殘酷現實,這場保護主義實驗最終埋單的,仍是那些在車展大廳里望價興嘆的普通消費者。

美元短期或受益於避險及利率預期,但長期貿易失衡風險隱現;美股或將呈現"冰火兩重天"——傳統製造業局部受益,而依賴全球供應鏈的板塊面臨重估。若關稅範圍擴大至半導體等關鍵領域,市場波動將進一步加劇。
分享至:
上一篇

能源安全困局:澳大利亞天然氣政策陷兩難博弈

全球貿易陰雲下的澳洲聯儲:鴿派維穩暗藏玄機

下一篇
投資現在 成就未來
24x7
客戶支援
30+
交易產品
100+
每天行情分析
成為百利好專屬會員
免費體驗產品交易

自主交易及防詐提示:交易潛在風險,操作必須謹慎。確保交易自主,時刻妥善保管賬號及密碼,杜絕第三方操作。 了解更多

在線咨詢
下載APP
智昇直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