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利好環球

財務

打開
返回
中國製造業收縮下的經濟增長韌性與投資啟示 - 百利好

中國製造業收縮下的經濟增長韌性與投資啟示

陸振球
2025-10-11 11:09:58

2025年9月,中國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錄得49.8%,連續第六個月低於50%的榮枯線,創下自2019年以來最長的收縮周期。製造業的持續疲軟,似乎與整體GDP和出口的正增長形成鮮明對比。

9月製造業PMI雖較前月有所回升,但整體仍處於收縮區間,反映出需求疲軟、成本上升及外部不確定性帶來的壓力。具體來看,新訂單指數為49.9%,雖接近榮枯線,但仍顯示國內需求不足;生產指數為51.2%,雖進入擴張區間,但增速放緩;原材料庫存指數為47.6%,表明企業去庫存進程持續。此外,高耗能行業PMI為47.5%,受環保政策和能源價格波動影響較大;而裝備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PMI分彆錄得50.6%和52.9%,顯示新興產業仍具相對韌性。

本輪製造業收縮周期的延長源於多重因素。從內部看,中國經濟正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傳統製造業麵臨產能過剩和需求疲軟的雙重挑戰。房地產市場的持續調整、消費信心恢複緩慢,進一步抑製了製造業的投資和訂單。從外部環境看,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美歐對華關稅壁壘加高,導致對美出口下滑33%。地緣政治風險與全球供應鏈重塑,也進一步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

儘管製造業麵臨困境,中國整體GDP和出口仍保持增長,體現出經濟的多元化和韌性。2025年上半年,中國GDP同比增長約5.3%,第二季度增速為5.2%。第三季度初步預測增速約為4.5%,全年預計在4.8%左右,仍高於潛在增長率。這得益於經濟結構的“多腿走路”。服務業已成為增長主力,9月非製造業PMI為50.0%,雖較8月的50.3%略有下降,但仍處於榮枯線之上。服務業占GDP比重超過50%,涵蓋零售、金融、科技服務等領域,其持續擴張有效對衝了製造業的拖累。例如,數字經濟和消費回暖推動了電商、旅遊等行業的增長。

基建與投資是另一關鍵拉動力。政府通過財政刺激,如發行專項債和加大基礎設施投資,支撐了建築業和房地產相關領域。製造業收縮可能源於短期庫存調整,但通過政策支持和需求轉移,整體經濟仍實現了正增長。

出口方麵更是一大亮點。2025年前8個月,中國出口總額同比增長約6%,雖然8月增速放緩至6個月低點,但整體保持正值。9月出口訂單指數回升,進一步推動製造業生產改善。這一韌性主要來自新興產業的逆勢增長。“新三樣”產品——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太陽能電池——出口呈爆發式增長。此外,人民幣適度貶值提升了價格競爭力,企業也通過供應鏈優化(如本地化生產)規避了部分貿易壁壘。

從更廣的視角看,中國經濟正從傳統製造業向高科技和服務業轉型,製造業PMI的收縮可視作結構性優化過程中的“陣痛”。政府近期推出的刺激措施,如降準、降息和專項債發行,預計將進一步提振內需和投資。

基於上述經濟背景,投資中國股市宜作以下布局:

1. 製造業連續收縮可能拖累相關企業盈利,引發短期回調。例如,鋼鐵、化工等傳統製造業股票易受影響,建議避免重倉。但近期降準和專項債等刺激政策已初現成效,9月PMI子項如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小幅回升,預示潛在反彈。短期內建議謹慎布局,可關注基建和消費複蘇相關股票,如建築材料和零售企業,這些領域受益於內需拉動,反彈空間較大。

2. 出口增長是當前亮點,“新三樣”產業鏈公司,如新能源汽車製造商和光伏企業,估值合理,且受全球綠色需求支撐,具備長期增長潛力。GDP增長依賴服務業和科技轉型,非製造業PMI的擴張表明科技股(如AI、數字經濟)和消費服務股(如電商、旅遊)對製造業拖累的敏感度較低,增長更為穩健。

分享至:

A股港股有望延續牛市行情

下一篇
投資現在 成就未來
24x7
客戶支援
30+
交易產品
100+
每天行情分析
成為百利好專屬會員
免費體驗產品交易

自主交易及防詐提示:交易潛在風險,操作必須謹慎。確保交易自主,時刻妥善保管賬號及密碼,杜絕第三方操作。 了解更多

在線諮詢
下載APP
智昇直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