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匯市核心邏輯圍繞各大央行貨幣政策分化展開,美聯儲上周重啟寬鬆周期后,本周官員密集講話將進一步錨定利率前景,而英國央行、日本央行、歐洲央行等政策取向的差異,正通過本幣漲跌持續傳導至美元指數,形成美元在不確定性中的反彈態勢。
美聯儲寬鬆開啟但分歧顯著,美元指數獲「政策補位」支撐
作為全球貨幣政策的「錨」,美聯儲上周如期下調基準利率25個基點,雖兌現市場已充分計價的預期,卻在前瞻性政策指引上未能給出明確方向。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成員對「勞動力市場走弱」與「通脹超目標」雙重困境的分歧顯著,19位成員中7位反對年內再降息、2位僅支持單次降息,新晉理事斯蒂芬·米蘭更是唯一主張「50個基點大幅降息」的,其本周講話將成為市場研判美聯儲獨立性及政策激進程度的關鍵。
這種「寬鬆落地但路徑模糊」的狀態,使美元指數在降息后短暫急跌后迅速反彈:一方面,美聯儲當前處於「政策補位」階段,需追趕加拿大央行等更早啟動寬鬆的央行,政策滯后性削弱了美元的短期貶值壓力。
另一方面,FOMC內部的深層分歧推升市場避險情緒,資金短期迴流美元資產。澳大利亞聯邦銀行指出,本周包括鮑威爾在內的10位美聯儲官員講話「大概率攪動匯市」,若釋放偏鷹派信號(如強調通脹粘性),美元指數短期或進一步反彈。
但長期隨着各國儲備貨幣從美元進行轉移的決心,美國內部經濟數據真實性和美聯儲獨立性遭到質疑,以及美國就業和通脹的惡化,長期來看美元依然面臨較大上行壓力。
英國央行:政策困境壓制英鎊,間接提振美元指數
英國央行上周選擇維持4%關鍵利率不變,但其政策制定者在「平衡經濟增長與通脹管控」中陷入明顯困境:國內公共部門借貸規模大幅攀升,疊加「高通脹粘性」與「經濟增長乏力」的雙重拖累,英鎊持續承壓,周一亞市早盤一度跌至1.3452美元(兩周低位)。
儘管荷蘭合作銀行已將英國央行下次降息預期推遲至2026年,但該行強調「降息預期多數已反映在匯價中,英鎊投資者更關注財政基本面疲軟」,多數判斷英鎊在今年秋季及更長周期內仍將承壓。
作為美元指數的重要對應貨幣,英鎊走弱直接為美元指數提供支撐,成為近期美元反彈的重要推手之一。此外,英國央行計劃將年度量化緊縮(QT)規模從1000億英鎊縮減至700億英鎊(QT為出售國債收緊流動性,以抑制國債收益率上行),但主動現金拋售規模增至210億英鎊,政策工具的矛盾進一步削弱英鎊信心,短期間接強化美元相對優勢。
但面對更加嚴重的通脹問題,英國依然難以選擇和美國相同的寬鬆路徑。

(英鎊兌美元日線圖)
日本央行鷹派信號與利率維穩矛盾,日元回吐漲幅支撐美元
日本央行上周在分歧顯著的投票中(兩票反對,為植田和男行長上任以來反對票數最多)維持0.5%利率不變,但同步宣布啟動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市值約42億美元)與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的拋售操作,釋放貨幣政策正常化的鷹派信號,出售資產收緊流動性的行為此前曾推動日元短暫走強。
然而,周一亞市早盤美元兌日元匯率一度在上周五基礎上繼續反彈,上漲0.27%至148.37,核心原因在於「鷹派預期與實際政策滯后」的矛盾——市場雖預期日央行年底前加息,但當前維持利率不變的決策仍使日元缺乏持續上漲動力。日元作為美元指數成分貨幣,其回吐漲幅直接支撐美元指數。
但鑒於日本拋售資產回籠貨幣的緊縮貨幣政策和加息的財政政策,疊加日本經濟數據強勁(二季度GDP大幅上修),共同支撐了日元匯價的長期走勢。

(美元兌日元日線圖)
歐洲央行降息、寬鬆預期壓制歐系貨幣,助力美元反彈
歐洲央行9月11日將關鍵再融資利率維持在2%(較去年水平腰斬),雖自6月以來始終維持利率不變,但市場普遍預期其將在今年年底前再降一次息。這一預期直接壓制歐元走勢,周一歐元兌美元一度續跌至1.1730。由於歐元在美元指數權重中佔比超50%,歐元走弱成為近期美元指數攀升的核心動力之一。
但由於歐洲央行整體與美聯儲的利率政策相反的基調加上歐元區比較強勁的經濟數據,長期支撐歐元兌美元的匯價。

(歐元對美元日線圖)
加拿大央行:激進寬鬆對比美聯儲,加元承壓
加拿大央行上周同步美聯儲降息25基點,作為較早啟動貨幣政策寬鬆且力度更激進的主要央行,其政策取向與美聯儲的「政策補位」形成對比。從貨幣寬鬆邏輯看,加拿大央行更早的寬鬆動作易導致加元承壓(加元為美元指數成分貨幣),進一步為美元指數的反彈提供助力,也印證了美聯儲「追趕式寬鬆」下美元相對其他寬鬆貨幣的優勢。
但長期來看加拿大由於提前開啟了降息周期,沒有更多的降息空間,隨着美聯儲利率轉向和加拿大本國的利率周期,美加利差縮小隻是時間問題。

(美元兌加元日線圖)
美元指數短期走勢:各國擾動支撐美元短期走強
從當前市場格局看,美元指數的反彈是各大央行政策分化和各國基本面變化預期的綜合結果:歐洲央行、加拿大央行的寬鬆預期(或已落地寬鬆)壓制其本國的歐元、加元;英國央行、日本央行的政策困境導致基本面存疑使英鎊、日元走弱;而美聯儲自身的「寬鬆開啟但分歧顯著」則為美元提供了短期避險與政策滯后性支撐。
美元展望,美元指數不改下跌趨勢
美聯儲官員密集講話將成為美元指數的關鍵催化劑——若官員集體強調「通脹仍需管控」(弱化激進降息預期),美元指數或突破98關口;
若米蘭等鴿派官員的觀點佔據主導,則可能壓制美元漲幅。
但長期來看,儘管美元近期持續反彈,市場普遍認為美聯儲將引領的全球貨幣寬鬆周期,使全球非美市場浮現出交易機會,美元指數的走勢仍將是各央行政策博弈的直接反映,結合歐元、日元、英鎊等主要構成貨幣的長期貨幣基本面,如果隨着2026年美國中性利率(3.25%-3.75%)的逐步落地,美元指數或繼續下行,從而帶來更多交易機會。
美元指數受箱體上沿壓制,目前還無法進入上半箱體運行,同時MACD,KDJ顯示美元指數依然處在空頭掌控中。若美元指數想要打破下跌趨勢,還需要突破上箱體以及頭肩頂大形態的頸線,在98.50附近。

(美元指數日線圖,來源:易匯通)
截止發稿,英鎊由跌轉漲0.19%報1.3482、歐元兌美元探底回升至漲0.29%報1.1775、美元兌日元由漲轉跌至147.89(-0.05%),美元指數由漲0.2%至跌0.2%。